热搜词: 马頔爷们儿要脸

PSPI产业化: 从“能用了”到“能量产”

说到2024年中国光敏聚酰亚胺(PSPI)的产业化,可以说这行业正处在“从实验室悄悄推上生产线”的关键爬坡期。别看PSPI这名字听起来高大上,说白了,它就是半导体和显示屏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高端光刻胶,但目前咱们国内的产业链还单薄得很,真正能稳定批量供货的企业屈指可数——目前只有武汉柔显科技算是跑出来了,实现了规模化生产。其他几家,比如明士新材料、波米科技、吉林奥来德、江苏艾森等,大多数还猫在中试阶段,忙着调工艺、跑验证,离真正的大规模量产还有一段距离。

不过有意思的是,想挤进这条赛道的玩家可不少!像强力新材、三月科技、彤程电子、西安瑞联这些原本就做光刻胶或湿电子化学品的老手,也都在悄悄布局PSPI。他们手里有技术、有产线,转身过来并不算难。据统计,全国差不多有30家这类企业都有潜力“跨界”入场。反倒是那些纯研发型的科研公司,更多是扮演技术助攻的角色,真正下场搞生产的不多。

目前,国产PSPI的产品销售还主要集中在OLED面板这个“新手村”,因为这里技术门槛相对较低,且国内产业链完整需求旺盛。而在更高阶的“副本”——半导体先进封装和晶圆制造领域,国产产品大多还在“闯关”验证中,这些高端市场目前主要还得依赖进口。2023年中国PSPI市场销售额约11.93亿元,其中晶圆制造一块就占了超过70%,这充分说明了高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咱们亟待突破的领域。

尽管前路挑战不少,比如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、产能规模与国际巨头差距显著,但整个行业正处在产业化突破的临界点。但随着全球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产业向国内转移,以及AI、先进封装等需求的爆发,这场中国PSPI的产业化之路,虽然起步晚,但未来必定好戏连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