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词: 马頔爷们儿要脸

主编有态度丨宝宝巴士道歉, 但一句“疏忽”如何服众?

近日,宝宝巴士因开屏广告推送低俗内容致歉,称问题源于“第三方平台接入”疏漏,并已全部下线整改。

面对儿童App出现低俗内容,公众的愤怒可想而知。家长选择这类App,是希望孩子在安全环境中获得教育或快乐,而非被误导甚至伤害。一句“第三方疏漏”如何能服众?难道内容审核的责任在家长?

显然不是!

公众对此事的诟病,是出于保护儿童的本能。其背后,也有更深层的困扰:从开屏到震动,从误触到内嵌链接,各种强制跳转与广告套路无孔不入。如今连儿童内容也难以幸免,自然引发更大愤怒。

国人苦App跳转久矣!临近“双11”,网友纷纷吐槽“从别的App进电商平台比直接打开还快”。与电商“套路大户”相比,宝宝巴士的跳转只能算“宝宝级别”。

商家引流本无可厚非,但不该绑架用户体验。跳转功能初衷应是提升体验,而非将用户视为数字资产。宝宝巴士的“低俗内容”只是问题的极端体现。

监管部门已多次整治App乱跳转,明确要求不得频繁弹窗、强制捆绑。虽取得成效,但新套路仍不断涌现。

解决乱跳转问题,不应限于个案,更需对全行业滥用技术、漠视用户体验的行为进行系统整治。

是时候让跳转真正服务于便捷,而非让用户臣服于“套路”了。

撰文|李哲

主编|李锦

审核|朱宗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