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词: 马頔爷们儿要脸

AI PM≠传统PM | 这几个区别必须先了解

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开始考虑从传统领域向AI领域转型。然而,从传统产品经理到AI产品经理,并非简单的赛道切换。

最近和产品朋友聊天,十有八九都在问:“AI这么火,咱是不是也该转型了?”Zoe又何尝不想,但从传统产品到AI产品经理,真的只是换个赛道那么简单吗?

AI产品经理和传统互联网产品经理在核心目标上是基本相同的:

发现用户痛点,设计解决方案,并推动产品成功。

但所需具备的能力有以下几点差异:

1.核心技能差异

(1)思维能力

传统产品经理:

偏向系统逻辑、用户体验,所处行业的业务逻辑。

AI产品经理:

注重数据支撑,除了用户体验外更关注结果和概率。思维更具概率性逻辑。

(2)技术能力

传统产品经理:

一般只需了解基础技术逻辑。例如理解前端、后端、接口、数据库等软件开发全流程。

AI产品经理:

需要理解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、模型、数据、算法等核心AI技术的原理、数据依赖、性能指标和局限性,而不只是功能实现。

(3)数据处理能力

传统产品经理:

主要关注业务数据、用户数据,例如DAU、ROI、转化率、留存率等。利用数据评估、优化产品功能,提升业务指标。

AI产品经理:

数据处理在AI工作中非常重要,要懂得如何设计数据闭环(训练/验证/迭代模型),评估算法效果。

2.工作内容差异

传统产品经理聚焦于功能逻辑设计与产品流程优化,以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为核心推动产品迭代;AI产品经理则侧重AI技术选型、数据闭环构建与模型效果评估,需协调数据、算法及工程链路以实现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
3.需考虑的开发资源成本

传统产品经理:

主要考虑前后端、设计师、测试等人员的工时和项目周期。

以及应用的服务器、数据库和上线后的维护成本。

AI产品经理:

除了前后端技术、设计师等,

更需要考虑算法工程师/数据科学家的人力成本,

以及数据获取、标注、存储治理等数据成本,

还有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、试错成本,上线后的模型监控成本。

AIPM和传统PM虽然都叫产品经理,却在思维模式、技能要求、工作流程等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
一个更像是注重体验的“产品蓝图规划师”,另一个则得像是个“数据驱动的科学家”,得研究算法、数据和模型的效果。

想入行AI产品,光会画原型可不够,更重要是有算法、编程基础知识,还得能跟算法工程师沟通同频,并深刻理解背后的数据闭环逻辑。